【正襟危坐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正襟危坐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端正、严肃的坐姿。它不仅是一种身体姿态的表现,更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精神状态。以下是对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成语释义
正襟危坐:
原意是整理衣襟,端正地坐着。现多用来形容人态度严肃、庄重,或者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一种拘谨、认真、不苟言笑的样子。
- 正襟:整理衣襟,表示动作严谨。
- 危坐:端坐,坐得笔直,不歪斜。
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正式场合、重要会议、庄严仪式中,或是面对权威人物时所表现出的恭敬和严肃态度。
二、成语出处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正襟危坐,以待贤者。”
后来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,如《红楼梦》《儒林外史》等,均用此来形容人物的举止庄重。
三、成语用法
类型 | 用法说明 |
词性 | 动词性成语 |
结构 | 联合式 |
常见语境 | 正式场合、严肃环境、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 |
近义词 | 一丝不苟、肃然起敬、正颜厉色 |
反义词 | 懒散随意、嬉皮笑脸、轻浮不羁 |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不要用于轻松场合:
“正襟危坐”一般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景,若在日常聊天或非正式场合使用,容易显得过于做作。
2. 注意语境搭配:
如“他正襟危坐地听老师讲课”,这样的表达是合适的;但“他正襟危坐地打游戏”则不符合语境。
3. 避免过度夸张:
成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,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表达。
五、例句展示
例句 | 解析 |
他在会议上正襟危坐,认真听取领导讲话。 | 表现出对会议的重视和对领导的尊重。 |
孩子第一次参加毕业典礼,表现得正襟危坐。 | 形容孩子在正式场合下的严肃态度。 |
看到老师走进教室,学生们立刻正襟危坐。 | 表示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之情。 |
六、总结
“正襟危坐”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,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坐姿,也反映了其态度和情绪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在正式或严肃场合中的表现。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,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语境和情感的匹配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正襟危坐 |
含义 | 整理衣襟,端正地坐着,形容严肃、庄重的态度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用法 | 动词性成语,多用于正式场合 |
近义词 | 一丝不苟、肃然起敬 |
反义词 | 懒散随意、嬉皮笑脸 |
注意事项 | 不宜用于轻松场合,需结合语境使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