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步履阑珊的阑珊是什么意思】“步履阑珊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走路缓慢、无力的样子。其中,“阑珊”一词是整句中的关键部分,理解其含义对于准确掌握整个成语的意思至关重要。
一、
“阑珊”在古汉语中多指“衰落、暗淡、零落”的意思,常用来形容事物逐渐消逝的状态。在“步履阑珊”中,“阑珊”引申为“迟缓、无力”,整体表达的是一个人因年老、疲惫或情绪低落而行走困难、步伐不稳的状态。
这一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,尤其是描写人物状态时,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,如孤独、衰老、伤感等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用法 | 情感色彩 | 出处 |
步履 | 行走、步伐 | 描述人的动作 | 中性 | 古代诗词 |
阑珊 | 衰落、暗淡、零落 | 引申为迟缓、无力 | 感伤、哀婉 | 《红楼梦》《诗经》等 |
步履阑珊 | 行走迟缓、无力 | 多用于描写人物状态 | 感伤、凄凉 | 文学作品常用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阑珊”一词不仅出现在“步履阑珊”中,在其他语境中也有不同用法:
- “灯火阑珊”:出自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,意指灯火稀疏、夜色渐深,常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寂寥。
- “春意阑珊”:表示春天将尽,万物开始凋零,带有淡淡的哀愁。
由此可见,“阑珊”虽字面简单,但在不同语境中可承载丰富的情感和意境。
四、结语
“步履阑珊”的“阑珊”并非单纯指“稀少”或“暗淡”,而是更侧重于一种状态的描写——即行动上的迟缓与精神上的疲惫。理解这个词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典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