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项羽之死原文及翻译】《项羽之死》是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一段经典篇章,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围困,最终自刎乌江的故事。这段文字生动刻画了项羽的英雄气概、悲壮结局以及他性格中的刚愎自用与悲剧色彩。
一、原文节选
>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,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,直夜溃围南出,驰走。平明,汉军乃觉之,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。项王渡淮,骑能属者百余人耳。项王至阴陵,迷失道,问一田父,田父绐曰:“左。”左,乃陷大泽中。以故汉追及之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,至东城,乃有二十八骑。汉骑追者数千人。项王自度不得脱,谓其骑曰:“吾起兵至今八岁矣,身七十余战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,未尝败北,遂霸有天下。然今卒困于此,此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!”乃分其骑以为四队,四向。……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二、翻译
> 于是项王便上马,随从的壮士有八百多人,趁夜突围向南逃走。天亮时,汉军才察觉,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。项王渡过淮河后,跟随他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。项王到了阴陵,迷了路,向一个老农询问方向,老农骗他说“往左走”。结果他们陷入大沼泽中。因此汉军追上了他们。项王又带领士兵向东撤退,到了东城,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。汉军追来的骑兵有几千人。项王自己估计无法逃脱,对他的部下说:“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,亲身经历了七十多场战斗,所面对的敌人无不被打败,所攻击的国家无不臣服,从未失败过,于是称霸天下。然而现在却被困在这里,这是天要灭亡我,不是作战的过错!”于是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,分别朝四个方向冲出去。……于是项王悲伤地唱起慷慨激昂的歌,自己作了一首诗:“力量可以拔起高山,气势可以压倒世人;时运不济啊,乌骓马不再奔驰。乌骓马不奔驰啊,怎么办?虞姬啊虞姬,你将如何安置?”唱了几遍,虞姬跟着唱和。项王泪流满面,左右的人都哭了,没有人敢抬头看他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对比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作者 | 司马迁 |
主题 | 项羽的最后时刻,表现其英雄气概与悲剧命运 |
主要人物 | 项羽、虞姬、汉军将领(如灌婴) |
关键情节 | 垓下突围、迷路、乌江自刎 |
语言风格 | 悲壮、激昂、富有感染力 |
历史背景 | 秦末农民起义后,楚汉争霸时期 |
文学价值 | 展现人物性格,塑造悲剧英雄形象 |
思想内涵 | 表达对英雄末路的感慨,反映时代变迁 |
四、总结
《项羽之死》不仅是一篇历史记载,更是一篇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文学作品。通过描写项羽在绝境中的英勇与无奈,司马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。文章语言凝练,情感真挚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,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