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头叶猴简述】白头叶猴,又称白头长尾猴,是一种生活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灵长类动物。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喀斯特地貌区域,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也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之一。白头叶猴以其独特的外貌、社会行为以及生态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。
白头叶猴简述()
白头叶猴属于灵长目猴科,体型中等,成年个体体重约为6-10公斤。其显著特征是头部和面部为白色,身体则呈深灰色或黑色,尾巴较长且具有明显的白色尾尖。它们通常栖息在石灰岩山地的森林中,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包括果实、嫩叶、花和昆虫等。
白头叶猴的社会结构较为复杂,通常以小群体为单位活动,由一只成年雄性领导。它们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,通过叫声和气味标记来划分活动范围。繁殖季节多在春季,每胎产一仔,幼猴出生后由母猴照顾数月。
由于栖息地破碎化、人类活动干扰及盗猎等问题,白头叶猴的数量极为稀少,目前全球仅存约1000只左右。近年来,中国政府和相关保护机构加大了对白头叶猴的保护力度,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,并开展了种群监测与生态恢复工作。
白头叶猴基本信息表
项目 | 内容 |
学名 | Presbytis poliocephalus |
中文名 | 白头叶猴 |
分布地区 | 中国广西、越南部分地区 |
体型 | 成年体重6-10公斤 |
外貌特征 | 白色头部,黑色身体,白色尾尖 |
食性 | 植物性为主(果实、叶子、花等) |
社会结构 | 小群体活动,由成年雄性领导 |
繁殖期 | 春季 |
每胎数量 | 1只 |
保护级别 |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|
当前数量 | 全球约1000只 |
保护措施 | 建立保护区、生态恢复、科研监测 |
白头叶猴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希望。加强对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,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