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】“讳莫如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晋侯问于士蔿曰:‘吾其济乎?’对曰:‘君若以德绥诸侯,谁敢不敬?’曰:‘吾其无道乎?’对曰:‘君若无德,谁敢不敬?’于是,晋侯默然。子犯曰:‘君其讳莫如深!’”后来,“讳莫如深”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非常隐秘,不愿提及,甚至到了不敢说、不能说的地步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讳莫如深 |
拼音 | huì mò rú shēn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
含义 | 对某事极为隐秘,不愿提及,甚至不敢言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隐瞒真相或不愿透露信息的情形 |
情感色彩 | 中性偏贬义 |
近义词 | 避而不谈、秘而不宣、守口如瓶 |
反义词 | 坦白交代、直言不讳、无所顾忌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政治场合:某些官员面对敏感问题时,常常表现出“讳莫如深”的态度。
2. 企业内部:公司高层在涉及重大决策或负面消息时,可能会选择不公开说明。
3. 个人隐私:有些人对自身经历或秘密不愿多谈,显得“讳莫如深”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讳莫如深”强调的是“不敢说”或“不愿说”,而不是“不知道”。
-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为“不清楚”或“不了解”。
- 在正式写作中,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。
四、总结
“讳莫如深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某些事情的极度隐瞒和回避。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谨慎态度,也反映出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。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阅读中更准确地把握语义,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