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绝如缕什么意思】“不绝如缕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声音、气息或某种状态持续不断,但又非常微弱,仿佛随时可能中断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,表达一种细微而坚韧的延续感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不绝如缕 |
拼音 | bù jué rú lǚ |
词性 | 形容词/成语 |
出处 | 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其声呜呜然,不绝如缕。” |
本义 | 声音或气息连续不断,但极其微弱 |
引申义 | 指事物虽微弱却持续不断,象征坚韧与顽强 |
使用场景 | 文学描写、情感表达、历史叙述等 |
二、成语解析
“不绝如缕”中的“不绝”意为“不停止”,“如缕”意为“像丝线一样细”。整体意思是:像一根细丝一样,虽然很细,但仍然连绵不断,没有断绝。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声音、气息、感情、传统、精神等在极微弱的情况下依然持续存在。
例如:
- “他的歌声不绝如缕,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。”
- “尽管环境恶劣,他们的信念仍不绝如缕。”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适用对象:多用于描述声音、气息、情感、传统等抽象或非物质的事物。
2. 语气色彩: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,通常用于表达一种坚韧、执着或悲伤的情绪。
3. 避免误用:不要用于描述物理上的“不断”或“持续”,如“水流不绝如缕”会显得不自然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若隐若现、断断续续、丝丝入扣 |
反义词 | 截断、中断、戛然而止 |
五、结语
“不绝如缕”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成语,它不仅描绘了事物的延续状态,也传达出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坚持。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此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