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津巴布韦币的原名】津巴布韦币是津巴布韦共和国的法定货币,其历史与该国经济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津巴布韦币的名称和面值经历了多次变化。本文将总结津巴布韦币的原名及其演变过程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津巴布韦币的原名概述
津巴布韦币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0年该国独立之前。当时,津巴布韦(当时名为罗得西亚)使用的货币是“罗得西亚元”(Rhodesian Dollar)。1980年4月18日,津巴布韦正式独立,货币也进行了更换,更名为“津巴布韦元”(Zimbabwean Dollar),并沿用至今。不过,在2000年代初期,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,津巴布韦元经历了多次贬值和重新发行,导致货币名称和面值频繁变更。
二、津巴布韦币的原名及演变
以下是津巴布韦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原名及主要特征:
时间 | 货币名称 | 简要说明 |
1965-1979 | 罗得西亚元 | 罗得西亚时期使用的货币,1979年罗得西亚宣布独立后继续使用。 |
1980-2006 | 津巴布韦元 | 津巴布韦独立后的官方货币,初期稳定,后期因经济问题出现严重通胀。 |
2006-2009 | 津巴布韦元(新) | 为应对恶性通胀,政府发行了新的津巴布韦元,面值大幅增加。 |
2009年 | 津巴布韦元(第3版) | 面值高达100万亿津巴布韦元,但实际价值极低,已失去流通意义。 |
2009年后 | 多国货币替代 | 因货币崩溃,津巴布韦政府允许美元、南非兰特等外币在境内流通。 |
三、总结
津巴布韦币的原名是“津巴布韦元”,但在历史上曾多次更名或调整。最初的货币是“罗得西亚元”,在津巴布韦独立后改为“津巴布韦元”。随着经济形势恶化,货币经历了多次贬值和重新发行,最终导致其失去实际价值,被多种外币取代。了解津巴布韦币的历史,有助于理解该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