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钟毁的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黄钟毁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或短语,常用于文学或古文语境中,表达一种事物被破坏、价值被否定或美好事物遭到毁灭的意思。该词源于古代音乐理论中的“黄钟”,是十二律之一,象征正统、高雅和尊贵。因此,“黄钟毁”往往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,用来比喻正道被毁、贤才被弃、礼乐崩坏等。
以下是对“黄钟毁”的词语意思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、来源、用法及例句。
一、词语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黄钟毁 |
字面意思 | 黄钟(古代音律中的正音)被毁坏 |
引申意义 | 比喻正道被毁、贤才被弃、礼乐崩坏 |
出处 | 常见于古文或诗词,如《左传》《诗经》等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文学、历史、评论等正式语境 |
情感色彩 | 贬义或惋惜情绪为主 |
近义词 | 礼崩乐坏、贤者隐退、正道不彰 |
反义词 | 礼乐复兴、贤才得用、正道昌明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黄钟”是中国古代音律体系中的重要音阶,被认为是五音之首,象征着正统与尊贵。在古代,黄钟不仅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礼制和秩序。因此,“黄钟毁”不仅仅是指一个音律的损坏,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,暗示着社会秩序的混乱、道德的沦丧或政治的腐败。
例如,在《左传》中有记载:“黄钟毁,而大吕作。”这表示原本正统的制度被破坏,取而代之的是混乱或邪恶的力量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黄钟毁”虽然不常用,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评论文章中仍会被引用,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古文例句:
“黄钟毁,瓦釜鸣。”——出自《楚辞·卜居》,意为正道被毁,小人得势。
2. 现代应用:
在评论社会风气时,有人会说:“如今黄钟毁,人心浮躁,良知难寻。”
四、结语
“黄钟毁”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语,承载了古人对秩序、道德和礼乐的重视。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是对历史、文化和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。了解这一词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审美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