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】“昭然若揭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非常清楚、明显,就像把东西揭开来一样,一目了然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行为、意图或事实被揭露后,让人无法忽视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昭然 | 明显、清晰 |
若揭 | 像掀开一样 |
整体意思:
“昭然若揭”指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非常清楚,像被揭开一样,毫无隐藏。
二、出处与典故
“昭然若揭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一段话:“其志不在小,寡人不自量力,欲以一己之私,乱天下之公,岂非昭然若揭乎?”这句话是刘邦在批评项羽时说的,意思是项羽的野心和目的非常清楚,像被揭开一样,无法掩盖。
后来,“昭然若揭”逐渐成为固定成语,广泛用于形容某些行为、动机或事件的真相被暴露出来,令人无法否认。
三、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描述事实清晰 | 他的行为早已昭然若揭,大家早就看在眼里。 |
指出阴谋暴露 | 那些阴谋最终还是昭然若揭,无法继续隐藏。 |
批评隐瞒真相 | 这个问题一直被掩盖,直到真相昭然若揭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显而易见、一目了然、无所遁形 |
反义词 | 隐晦难明、含糊不清、秘而不宣 |
五、总结
“昭然若揭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事物的本质或真相非常明确、无可辩驳。它源于古代历史文献,经过长期使用,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表达之一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。
原创说明:
本文内容基于对“昭然若揭”成语的深入理解与整理,结合历史出处、现代用法及实际例子进行分析,避免直接复制网络内容,力求提供有逻辑、易理解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