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诗经坎坎伐檀兮伐的意思】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,内容丰富,语言质朴。其中,“坎坎伐檀兮”出自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,是一首反映劳动者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诗歌。本文将对“伐”的含义进行解读,并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,清晰呈现相关知识点。
一、原文回顾
原文如下:
> 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河水清且涟猗。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
> 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貆兮?……
这首诗通过描绘劳动者砍伐檀木、搬运木材的场景,表达了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满,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。
二、“伐”的含义解析
在“坎坎伐檀兮”中,“伐”是一个动词,其基本意思是“砍伐”。具体来说,在古代汉语中,“伐”常用于指用刀斧等工具砍断树木或砍杀敌人,也可引申为攻击、讨伐。
在本句中,“伐”指的是劳动人民在山林中砍伐檀木的行为。这种行为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一部分,也反映了劳动者的辛勤劳作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出处 | 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 |
句子 | 坎坎伐檀兮 |
“伐”的意思 | 砍伐(动词) |
语境分析 | 劳动者砍伐檀木,用于制作器具或建筑 |
诗歌主题 | 表达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,体现劳动价值 |
文化意义 | 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|
四、结语
“伐”字在《诗经》中的使用,不仅体现了古代汉语的简洁与生动,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通过对“伐”的理解,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《伐檀》一诗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,进而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世界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诗经》中其他篇章或词语的含义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