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带备字的成语有哪些】在汉语中,“备”字常用于成语中,表示“准备、完备、齐全”等含义。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事物准备和完善的重视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“备”字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。
一、总结
“备”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示“准备充分”、“齐全无缺”或“具备某种条件”。这类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、行为或目的,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文化内涵。以下是部分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带“备”字的成语。
二、带“备”字的成语一览表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/来源 |
备尝艰苦 | 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备而不用 | 做好准备但没有使用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 |
备尝辛苦 | 经历了很多辛苦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 |
备极荣宠 | 受到极大的荣耀和宠爱 | 《旧唐书·李靖传》 |
备位充数 | 空占职位,不做事 | 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 |
备无一失 | 没有一点失误 | 《韩非子·五蠹》 |
备受推崇 | 非常受到推崇 | 现代常用语 |
备受青睐 | 非常受到喜爱 | 现代常用语 |
备加珍惜 | 非常珍惜 | 现代常用语 |
备战备荒 | 战时和灾荒时的准备 | 现代政策用语 |
三、小结
“备”字在成语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,既有历史典故的支撑,也有现代语言的广泛运用。通过了解这些成语,不仅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更好地理解汉语中“准备”与“完备”的深层含义。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,适当引用这些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和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