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假手于人故事来源是什么】“假手于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借助他人之手完成某事。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,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
“假手于人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意为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。在古代政治与军事活动中,这一策略被广泛运用,例如君主通过大臣或将领执行任务,以达到控制局势的目的。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智慧,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权谋思想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假手于人”更多用于描述利用他人完成自己不愿或不能亲自处理的事情,带有一定贬义,暗示依赖他人而缺乏主动性。
二、表格:假手于人故事来源及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假手于人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
原文出处 | “晋侯使郤乞告于秦曰:‘……今郑有辞,未可与战,愿假手于秦。’” |
字面意思 | 借用他人的手来做事 |
引申含义 | 借助他人之力完成自己的目的,常含贬义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政治、外交、军事等场合,也可用于日常语境 |
文化背景 | 反映了古代权谋思想,强调借力打力、以智取胜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批评那些不主动做事、依赖他人的人 |
相关成语 | 借刀杀人、以逸待劳、因势利导 |
三、结语
“假手于人”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,也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行为方式。理解其来源与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合作与依赖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