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用人单位没买工伤保险怎么办】当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时,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,将面临较大的权益保障风险。面对这种情况,员工应了解相关法律依据和应对措施,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一、法律依据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》和《工伤保险条例》,用人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。若用人单位未参保,员工发生工伤后,相关赔偿责任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。
二、应对措施总结
序号 | 应对步骤 | 具体内容 |
1 | 确认工伤事实 | 在工作过程中受伤或患职业病,应及时保留医疗记录、事故现场照片等证据。 |
2 | 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| 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。 |
3 | 协商解决 | 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,要求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医疗费用、误工费、伤残补助等。 |
4 | 申请劳动仲裁 | 若协商不成,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,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。 |
5 | 提起诉讼 | 若仲裁结果不满意,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 |
6 | 向社保机构举报 | 可向当地社保局举报用人单位未参保行为,督促其依法参保并补缴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- 员工应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医疗救治,并保留好所有相关票据。
- 工伤认定需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,逾期可能影响维权。
- 若用人单位拒绝赔偿,建议及时寻求法律援助,如联系工会、法律援助中心或律师。
四、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
若用人单位未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,一旦员工发生工伤,用人单位需承担以下责任:
- 支付全部医疗费用;
- 按照工伤待遇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、停工留薪期工资等;
- 如员工因工死亡,需支付丧葬补助金、供养亲属抚恤金等。
五、结语
用人单位未购买工伤保险是违法行为,员工应积极维权,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应有的权益。同时,也提醒用人单位依法履行社会责任,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,避免因违法而承担更大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