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楞字能组哪些词】“楞”是一个常见的汉字,读音为 lèng,在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呆滞、不灵活,也可以表示某种坚硬、直挺的状态。在日常生活中,“楞”字虽然不常见,但确实可以组成不少词语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“楞”字词语总结。
一、常见词语分类
类别 | 词语 | 释义 |
形容词 | 棒槌楞 | 形容人反应迟钝,动作不灵活 |
形容词 | 棒子楞 | 同“棒槌楞”,多用于口语 |
形容词 | 硬楞 | 形容性格固执、倔强 |
形容词 | 傻楞 | 形容人显得呆板、不知变通 |
名词 | 楞角 | 物体边缘突出的部分 |
名词 | 楞条 | 建筑或家具中用于加固的条状物 |
动词 | 楞住 | 指突然停下,愣住 |
动词 | 楞神 | 形容人发呆、出神 |
二、常见搭配与用法
- 楞住:表示突然停止动作或思维,如:“他被这个消息愣住了。”
- 硬楞:形容人性格刚强、不妥协。
- 傻楞:多用于形容人做事不灵活、反应慢。
- 楞角:常用于描述物体边缘的突起部分,如“桌子的楞角容易磕到人”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口语表达
- “你别这么楞,快点动起来!”
- “他一脸楞样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”
2. 书面语
- “这个木头的楞角需要打磨一下。”
- “他的性格太硬楞,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。”
四、小结
“楞”字虽然不常出现在正式文章中,但在日常交流和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。它既可以作为形容词,描述人的状态或性格;也可以作为名词,指物体的结构特征。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语言表达中的细微差别。
如果你正在学习中文词汇,不妨多留意“楞”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,这样能提升你的语言感知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