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】“与”是文言文中常见且用法丰富的虚词,其意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变化。掌握“与”的多种含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。本文将从“与”的基本含义、常见用法及例句入手,结合表格形式进行总结。
一、
“与”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:
1. 动词:给、给予
表示“给予”或“送给”,常用于动作的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。
2. 介词:和、同、跟
表示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和”、“同”、“跟”。
3. 连词:和、以及
连接并列的词语或句子,表示并列关系。
4. 语气词:吗、呢
用于疑问句末尾,表示反问或询问。
5. 助词:之、的
在某些情况下,“与”可作为助词,表示所属关系。
6. 宾语前置标志
在文言文中,“与”有时用来引出宾语,构成宾语前置的结构。
7. 副词:一起、共同
表示动作的共同进行,如“与……共事”。
二、表格总结
| 序号 | 用法 | 含义 | 例句(文言文) | 现代汉语解释 | 
| 1 | 动词 | 给、给予 | 与之书曰:“子非鱼。” | 给他写信 | 
| 2 | 介词 | 和、同、跟 | 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 | 和你一起唱歌 | 
| 3 | 连词 | 和、以及 |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 | 和朋友交往 | 
| 4 | 语气词 | 吗、呢 | 何与? | 怎么办? | 
| 5 | 助词 | 之、的 | 予与尔言。 | 我告诉你 | 
| 6 | 宾语前置标志 | 引出宾语 | 何以战?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 | 以什么作战? | 
| 7 | 副词 | 一起、共同 | 与民同乐。 | 和百姓一同欢乐 | 
三、结语
“与”作为文言文中极为重要的虚词,其用法多样,意义丰富。在阅读古文时,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。通过积累和分析典型例句,可以更准确地把握“与”的实际运用,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